通信行業(yè)周報:華為遭美封鎖凸顯科技自立:短期利空‚長期利好
matthew 2019.05.23 10:18
行情回顧。本周受中美貿易摩擦和華為事件影響,通信板塊整體走弱,周跌幅3.72%,弱于上證綜指表現(xiàn)。當前市場環(huán)境面臨多重不確定性,基本面較差、出口依賴較多以及華為供應鏈企業(yè)比較容易受到避險情緒影響。
華為遭美行政命令封鎖,美國供應商大跌。美國當期時間5月16日,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簽署一份總統(tǒng)令,宣布美國進入“國家緊急狀態(tài)”,以禁止美通訊企業(yè)與包括華為在內的一切被控會“威脅”美國家安全的公司進行商業(yè)交易。同日,美商務部發(fā)布公告稱將在5月21日將華為及70個附屬公司增列入出口管制“實體清單”,清單上的實體或個人購買或通過轉讓獲得美國技術需獲得有關許可。受此消息影響,華為美國重要供應商高通、思佳訊、科沃、賽靈思、新飛通、Lumentum等股價不同程度下跌。
華為海思“臨危受命”,短期經營不受較大影響。我們認為短期來看,華為不會受到嚴重的經營威脅,但若沖突持續(xù),部分產品的交付可能會減少或延遲。首先,除基帶和手機CPU,海思的布局或涉及DSP、FPGA、PA等多方面,海思在部分關鍵電子元器件已實現(xiàn)技術儲備,通過一段時間的集成測試,有望批量商用;其次,對于部分不可替代的美國元器件,華為已提前備貨,根據(jù)華為2018年報,“存貨”科目下“原材料”同比增長86%,遠高于2017年增速;此外,事件涉及到美國與歐洲運營商等多方利益,美封鎖令目前為行政許可制而非全面禁止,美商務部也給予了90天的“緩沖期”,期間有望協(xié)商通過法律途徑解決。但對于部分元器件及生產工具,出于性能、穩(wěn)定性、產能等因素,目前暫無較好替代方案,若封鎖實施期較長,涉及產品出貨量可能會下降或延遲出貨。(1)從5G基站產品來講,數(shù)模/模數(shù)轉換芯片、FPGA較難實現(xiàn)“去A化”;(2)消費者終端層面,x86架構CPU、手機BAW濾波器、功放芯片也面臨較大風險挑戰(zhàn);(3)生產工具方面,EDA后續(xù)技術支持將關閉。
加速“科技自立”,長期利好。對于華為供應鏈企業(yè)來講,若華為部分產品受事件影響出貨量下降或影響到短期業(yè)績。但從長期來看,我們認為國產半導體、操作系統(tǒng)等產業(yè)自主可控進程將加速,華為也將加大對國產供應鏈的培育。由于當前事件走向比較難以預測,建議關注長期自主可控邏輯,例如25G光芯片加速出貨的光迅科技,以及一些既有器件國產替代比例提升邏輯,建議關注意華股份。
風險提示:中美貿易摩擦加劇、華為與美國沖突加劇、5G投資不及預期、5G應用場景不成熟
?
申明: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,在概念股網 http://m.cn-deling.com/ 上發(fā)表,為其獨立觀點。不代表本網立場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,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,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。